快速降低敌方城池或要塞的耐久度是攻城战的核心目标。
组建高攻城值的部队是基础条件。攻城值由武将自带技能、被动战法及兵种特性共同决定,例如高顺、张奂等武将的被动技能可提供固定攻城值加成。队伍中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攻城武将,并搭配提升攻城属性的战法,如云梯冲车等。需注意,攻城值仅在攻击建筑时生效,与普通战斗属性无关。部队出征前需确保攻城值总和超过100,否则效率会大幅降低。
第一阶段需优先清除守军,主力部队应集中火力击败敌方驻防武将或系统守军。若守军未被全歼,后续攻城队将面临重复战斗,极大拖延进度。第二阶段在守军清除后的5分钟内,迅速派遣攻城队抵达目标,仅需消耗耐久度而无需再次交战。攻城队出征间隔应精确计算,避免因行军时间差导致耐久度恢复。
耐久度的恢复机制是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。系统每小时会自动恢复2%的耐久度,若攻城时间超过1小时且未将耐久度清零,目标将恢复至满值。大规模攻城需协调多支队伍连续进攻,或提前建造要塞缩短行军距离。对于高等级城池,建议集结同盟成员同时行动,确保在短时间内集中输出攻城值。
特殊建筑和地形会影响攻城效率。要塞、斥候营地等军事设施可提供行军速度加成,缩短部队往返时间。若目标位于山地、河流等地形复杂区域,需提前铺路或占领相邻地块,避免因路径迂回延误战机。攻城时还需注意敌方可能发起的驻守或增援,必要时可分兵牵制其主力部队。
攻城值堆叠是前提,阶段化推进是核心,而对抗恢复机制和地形限制则是关键细节。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战况灵活调整策略,确保资源投入与战术目标匹配。